每件產品皆通過設計師對品質與美感的最高要求成為打造完美空間最重要的基礎,集結各領域頂尖人才的團隊,密切掌握時尚前線動態
提供給客戶群並符合健康、時尚、環保的建材更是首選我們提供客戶品質保證
各種類材料:進口超耐磨、SPC石塑防水耐磨地板、國產海島型、稀有實木地板、專屬訂製地板、專業施工、細心保固
請立即點擊下方圖片了解更多細節吧!
RRR78121HHH15WDGG554 |
... 今兒就直奔主題,這是一篇關於孕期穿搭的記錄貼,經常有小夥伴私信我關於孕期穿搭的問題,那我就儘量整理在這一篇里吧。 (文中均為本人出鏡,孕期3月-11月,坐標廈門,一枚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二胎孕期媽媽,不喜勿噴) 總結起來 自己的孕期穿搭原則也非常簡單: 入手幾款簡單實穿的孕期單品,不需要多,但要實用。 做好原先的衣櫥管理,分類出孕期可以用來搭配單品,與新入手的孕期單品做搭配。(所以我這次孕期幾乎穿的都是舊衣服) 多看多看多看,看雜誌,看街拍,看博主,不是不會穿,是看的還不夠多~ 用點兒配飾唄,帽子耳環絲巾,走起 內衣褲一定要純棉舒適,自己開心最重要。 ... ...姚晨的孕期穿搭很有實穿指導意義 這幾年,女明星們開始願意秀恩愛,秀家庭,秀大肚,秀孩子,也給我們普通人的穿搭多了一些借鑑意義。 秀孕期穿搭的很多,但我唯獨對姚晨的孕期穿搭印象深刻。 為什麼這麼說呢,姚晨二胎是2016年,我二胎在2019年,而且我孕期幾乎也沒去翻過她的照片,可是我今天盤點下來,居然還是有很多相似的穿搭靈感,也難怪都說要多看多學習,凡看過必留下痕跡啊,朋友們。 ...... 女明星的孕期大片有許多,但當中許多真的是大片,你很難穿到實際生活中來,所以,遇到有借鑑意義的穿搭,記得要MARK下來哦~ ... 當然,姚晨當時二胎的時候拚命健身的樣子也是非常勵志的,同樣的還有孫儷、陳意涵等等一大波明星... 不過我建議各位量力而為,做不到的或者沒有專業教練指導的,例如我,就安安分分的做做簡單的孕期瑜珈,多走路多散步,也可以了。 ...溫馨提示:所有孕期運動,請在專業指導下進行...溫馨提示:所有孕期運動,請在專業指導下完成 寶貝們,孕期體重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下一貼再來和大家聊聊孕期的吃吃喝喝以及運動、作息的小心得吧~ ... 基本上0~3個月也不需要太盤點,因為這個階段很多媽媽處於孕吐階段(可能還會變瘦),或者只是比之前胖一些些,所以只需要拿出以前穿起來比較寬鬆的衣服來穿,不需要特意浪費錢錢去入手一批衣物。 ...孕0-3個月,我把衣櫃里比較寬鬆的衣服輪流穿了個遍 ...孕0-3個月,我把衣櫃里比較寬鬆的衣服穿了個遍 後來,我盤點了一下,在孕前三個月還是做了一些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和大家分享。(請在體力允許的情況下進行) ...參加《我和我的祖國》快閃錄製活動...開了不知道多少期的線上線下穿搭分享課......各種企業分享會持續進行 ,擔心自己身體受不了,每次都邀請好友陪伴而行...暴雨天裡接近50個人的花藝課,在好友的撐傘中完成... 翻一翻當時的朋友圈,發現前三個月和好朋友一起做了好多有意思的事情。當時我給自己的留言是,一定要在你熱愛的世界裡閃閃發光啊~ 其實懷孕並不代表我們就喪失了一切活動能力,因為我是二胎,比較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所以在身體允許並且有人協助的的條件下,去參與自己熱愛的事情,反而能很好的調劑心情,把自己當一個正常人,時間過得更快哦~ ... 舒服的孕中期來咯,這時候你可能會嗜睡,會疲倦,允許自己好好休息哦~ 孕中期肚子慢慢的長大,這時候就要開始進入衣櫥管理階段啦。 ... 孕中期 我把衣櫥里所有的衣服都一次性搬出來,分了三類進行收納。 1、很瘦的衣服和褲子,哪怕自己生完娃後也不可能很快就瘦到可以穿進去的,送朋友。 2、適度寬鬆的褲子和偏短款的上衣,產後稍微瘦下來就可以穿的,但是孕期已經沒辦法穿了,收起來。 3、有彈力腰圍的褲子和裙子,中長款並且寬鬆的襯衫、連衣裙、上衣、連體褲,拿出來搭配用。 4、當衣服整理完畢,你會發現,需要購入的單品,其實不需要太多。 孕中期,我最常用的穿搭方案 1、孕前寬鬆舒服的連衣裙或者是度假風的連衣裙+小白鞋,以前的連衣裙拿出來穿,不要浪費了~覺得單調就適當加點耳飾,或者編個髮型。 ... 2、寬鬆襯衫+有彈力腰圍的褲子(可以穿到五六個月,以自己舒適為標準),這時候如果沒有彈力腰圍的褲子,可以開始入手孕婦褲。 孕婦褲建議入手方案,一條短褲(孕期里有夏天),一條9分褲,一條長褲,1-2條內搭褲。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懷孕的季節進行調整,但不需要買太多,因為產後基本也不太用得到。 ... 3、腰圍有彈力的弔帶連衣褲+中長款襯衫外穿。可以根據季節做調整,如果孕期在秋冬季,則改成風衣外套或者羊絨外套即可。 這樣穿,肚子是舒服的,整體穿搭是有層次的,出門大家也會覺得你是個清爽的孕婦,心情好,啥都好~ ... 4、度假風弔帶裙+襯衫外套。這個方法可以把衣櫃里閒置的弔帶裙拿出來用,一點兒都不浪費。同樣可以根據季節做調整哦~ ... ... 可能是因為本身衣服很多,我幾乎是到懷孕6個月左右才開始買衣服。 一來,這時候肚子大了,需要入手孕婦褲了; 二來,我想試試一些好玩的孕期穿搭,入手這部分衣服的原則是,產後也可以穿。 孕晚期部分我就不再按照穿搭方式來寫了,幾個單品靈感,希望有你所喜歡的。 ... 好搭單品一 九分小白褲,孕婦褲 ......... 其實上衣單品依然是產前的背心,各種長短襯衫,雪紡衫,一條簡單的小白褲,就可以搭一切。大家可以根據季節調整,如果天氣比較冷,可以換成牛仔褲,或者內里加絨的褲子哦。 好搭單品二 絲質闊腿褲(for夏季孕婦) ... 這條褲子不是孕婦褲,是我搜羅到的一件外貿神褲。 因為腰圍彈力超級大,而且完全不緊繃,穿上身超級舒服,所以我入手了兩個顏色(白色很透,需要搭長款上衣,褲子很長,需要找裁縫修剪),缺點很多都敵不過它的優點,舒服且百搭!於是我幾乎是從孕早期,穿到了孕晚期,後面很多衣服都是用它來搭配。 好搭單品三 中國風的小唐裝或者小漢服 ... 我一直在想,大家穿孕婦裝都是以老外的小禮服啊,連衣裙為主,可是中國風元素的唐裝、漢服、茶服也很好看啊,我們應該好好拿出來,美出中國孕婦的樣子來~ 選擇這類服裝,基本上選擇寬鬆版型,造型儘量簡約,沒有腰身設計的都能穿,產後也不浪費,當作飄逸款的單品來穿也好美。 孕期穿中式單品,會迎來很多喜歡你的目光哦,快試試~ 好搭單品四 背帶褲啊,可愛的背帶褲 ... 這件背帶褲也是大家詢問度很高的單品。選擇孕期背帶褲,儘量還是不要選牛仔面料,比較硬也不透氣,舒服有彈力的純棉面料為首選,版型同樣建議以簡約為主,因為產後,還,可,以,穿,而且,居然有淡淡的森林風~ 好搭單品五:連衣裙 ......... 為什麼講完連衣裙,還有連衣裙? 這部分基本上就是孕晚期新增的單品,也是大家問最多的哪裡買的單品。 來,請打開各種快時尚品牌,都是很劃算的單品,比如最後兩圖的紫紅色連衣裙只要69,便宜到我多吃了兩碗米飯。 選購孕期連衣裙的三個小TIPS, 純棉或者舒服的面料,有彈性或者寬鬆,產後可以穿,不浪費。 好搭單品六:長襯衫 ......... 因為本身自己就是長襯衫愛好者,平時系腰帶或者當外套穿都是很百搭的單品。 孕期這些長襯衫也發揮了很大的功勞,不僅在夏季和初秋讓我時刻保暖,又百搭,又顯瘦,到了秋冬又可以變成好看的內搭,必須有姓名的一件單品哦~ ... 孕晚期的肚子,每天都像吹氣球一樣增長,醫生也時刻提醒,保持體重,保持運動,保持好心情。 還沒來得及拍秋冬穿搭,一下子就要卸貨啦~ 但是穿搭的原則還是不變的,只是把內搭改成保暖的材質,把外披換成西裝、皮衣,羊絨外套、針織衫等等,親愛的媽媽們,花點小心思,就美得不一樣啦~ ... 這次孕期更像是一場奇妙旅程。 沒有經歷跨年,三月份開始,十一月結束,又處於都是奇妙工作的時期,所以仿佛做了一場夢一樣,沒怎麼經歷過孕期的波瀾,就撲通,孩子生下來了。 凡是過往,皆為序曲。 二胎為生活新增許多煩惱,也將多出許多幸福。 hey,就一起笑著面對吧, 歲月很長,不必慌張 hi,我是餃子, 關注我,解鎖更多有趣又實用的穿搭技巧。
內容簡介
2011年開卷好書獎【美好生活書】得獎書
《留味行:她的流亡是我的流浪》+特別編集《留味行:奶奶的十一道菜》
=橫跨70年的台、滬、越、黔、川流浪紀行+ 11則真情溫暖食譜故事
紀錄片導演瞿筱葳坐在雲門流浪者計畫的面試會議室裡,
她想要去走一趟奶奶生前逃難的路線,
林懷民老師對她說:「如果妳去,妳就放空,什麼都不要想。」
但她心想真荒謬,「一個充滿思念的人,如何什麼都不想?」
但她明白這個叮囑雖然矛盾卻是溫柔的。
有一天早晨瞿筱葳醒來,有一個清楚的念頭進入腦袋:「該去走一趟奶奶逃難時走過的路」。念頭很清晰,就是以一句話的形式出現在早晨的夢霧中。
「旅行的本質是思念
前人已上路,我也該上路,
無論那路途是什麼,就去走老人走過的路吧!」
想要離開這裡,去遠方,沒那麼多理由。你得去走一趟。去找答案,去問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或者,其實是去找到正確的提問,叩問自己心中真正的思念。但只有一張地圖和一本口述歷史,就要上路了嗎?
「死亡帶走記憶,這還不止,連吃了三十餘年的熟悉味道也一起帶走了……」
一九三九年,瞿筱葳的奶奶徐留雲只是個21歲的上海姑娘,未婚夫已撤退到重慶,此時上海已經危在旦夕,因此她與另一個女孩飄洋過海、渡船搭車,從越南經雲南到四川找未婚夫……七十幾年後,瞿筱葳想要將祖母當年逃難的路線,重新走一遍,重新嚐一遍祖母的家鄉菜,那或許是每年自己生日時,奶奶必定要做的雪菜肉絲煨麵,也或許是家常的醃黃瓜。
出發前,瞿筱葳是紀錄片導演,出發時,她知道即將要進入另一場大規模的剪接後製期:這是關於奶奶的故事、家族的來歷、以及對逝者的追尋。這場剪接的素材不是影帶、檔案,卻是記憶、歷史與味道。於是她告訴自己,上路去吧,去找到更多故事放進腦中的剪接軟體,期待自己有一天有能力表達出這份情感。
作者介紹
瞿筱葳
出生台北,曾任職環保團體、媒體、影像工作,參與多部國際頻道紀錄片製作。
二○○九年以「重返祖母逃難之路」主題獲得雲門流浪者計畫補助,進行為期九十天的旅行。
近年積極參與公民科技社群,推廣開源公民參與文化。
目錄
序章──大世界的哈哈鏡
第一章 上路去
1-1 時光機(台北)
1-2 越南行(越南)
1-3 邊境的聲音(河口)
1-4 生病的食物(昆明)
1-5 自由昆明(昆明)
1-6吉星與貴人(騰衝)
1-7貴州試酒量(苗寨)
第二章 歷史之地
2-1 上海未婚妻(重慶)
2-2 麻辣會友(重慶)
2-3 鄉音這件事(成都)
2-4 拼圖(宜賓)
2-5 父親出生地(宜賓)
2-6 青年旅舍的身世(成都)
第三章 沿江而下
3-1 遇見爺爺(南京)
3-2 味道出現(杭州)
3-3 上海印象萬花筒(上海)
3-4 手足(上海)
3-5 火柴與小女孩(上海)
第四章 回家
4-1 外婆的日本婚禮(彰化)
4-2 過世前的吵架(台北)
4-3 儀式(台北)
後記
《留味行:奶奶的十一道菜》
01 無名小黃瓜醃
02 老派生日麵
03 五湖四海的粽子
04 辣油是無敵救星
05 三叔的酸辣醋溜高麗菜
06 爺爺手工蛋餃
07 無醬油太白粉的爛糊肉絲
08 幸福上海菜飯
09 歡樂扣餃
10 團圓醃篤鮮
11 還沒煮好最好吃的紅燒肉
序
最近常寫序,大都還是為學術性的專書寫,也都算是和自己專業有關。要替女兒這本書寫序,就總是覺得筆調可能不會很順。不只因為這不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因為她寫進書裡的是那種深刻而微妙的祖孫情思,我在母親和女兒深情渦流中若隱若現,有時候就有搭不上又得搭上的奇妙。習慣用艱硬的筆寫學術著作的序,就難得為靈動的文學作品說什麼。但筱葳的流浪是循我母親七十年前的蹤跡而行,又特意去探訪我出生的地方,我自也不能在這本書缺席。
一九八六年我到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講學,下學期就接正在念小學最後一年的筱葳去遊學。回程全家遊歷佛羅里達、路易斯安那、達拉斯,再經鳳凰城到大峽谷。在大峽谷山崖邊,鼓勵筱葳寫遊記,她沒有回應,我開玩笑說二十年後請我們重遊大峽谷,她答應了。結果遊記還是沒寫半個字。二十年後,我去荷蘭萊登大學講學,既然大峽谷沒去成,就說既然她前幾年去過挪威峽灣,就帶我們去峽灣吧。小姐終於也沒請我們去,倒是我們自己去了。從大峽谷到峽灣,景色壯麗,終究寫不出什麼。然而這一趟追尋奶奶的足跡流浪了三個月,是有探尋的,有深深的祖孫和家族情誼牽連著,每到一處就有感觸,自然要寫出來。果然筱葳有話要說,而且非說不可。
讀完全書,包括媽媽的食譜,深深覺得筱葳寫的是情,不是在寫景。三個月流浪的主要目的不是遊覽山川名勝觀賞風景,而是尋尋覓覓找奶奶的蹤跡和味道,是整理與奶奶三十多年的情,試著將這整個情昇華編織成文,永存起來。
筱葳和奶奶情深如此,當然和我們為留學而把她留給她奶奶照顧有關。她出生才三十四天,我就去美國留學,她還剛滿一歲半,她媽也去美國幫我念博士學位。這一去就四年,她成了典型的「阿媽子」,從出生到會說話懂事,父母大多不在身邊。本來在華人社會祖輩就特別疼愛孫子女,嚴父慈母總是管教者。可是在我們家,由於在女兒最重要而關鍵的銘刻認同時期,我們多不在,奶奶對孫女就更特別寵愛和親密了。到母親走了,筱葳必須整理整理和奶奶的情。在《留味行》中,她和七十年前的奶奶同行,我們深深為筱葳在書中流露出和奶奶的深情震動。
媽媽離世前幾年,我利用每天中午吃母親做的幸福午餐的飯後時間,做了口述歷史訪談錄音,整理出十多萬字的書稿。後來羅久蓉博士摘錄五萬字左右收入中研院近史所出版的《烽火歲月下的中國婦女》一書。這個口述歷史的簡本就成了逝世紀念冊《留雲遊蹤──瞿媽媽一生的故事》的主文,也就是這一小冊子的口述歷史引發及引領筱葳循著奶奶的蹤跡去流浪了三個月。《留雲遊蹤》當初印了三百本在追思會上差不多全送掉了,好多朋友讀了都覺得很感動,最近還有朋友特地寫電子信說她母親讀了也頗有感覺,也許是有很近似的流亡苦難經驗吧!那本書不太可能出版,筱葳說她會放在部落格(ipaway.org)上,把奶奶的口述歷史配上新的圖片。在網路時代,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看了《留味行》,可能有讀者對奶奶當年的遊蹤感與趣,就可以上網探個究竟。
瞿海源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作者父親)
自序
大世界的哈哈鏡
上海南京路的大世界戲院有一面哈哈鏡,站在面前瘦的變胖,凹的變凸,哭著像笑。七十幾年前你可以在那鏡子前看著自己哈哈大笑,花花世界無奇不有。如今大世界整棟建築蒙上了綠布關閉了,你走近了只有灰塵,連乞人都繞路。
我的旅程接近尾聲的時候終於到了這個不再歡樂的建築外,整個城市為了「世博」醞釀著,世界想看看新的上海會是什麼模樣,走在南京東路上我發現只有我。
年長的總想退休後環遊世界,年輕的想要遠遠甩開這個世界去看那個世界,或者只在生活的島上繞一圈,彷彿走出去就可以擁有新的鏡子,看見新的自己。在原來的世界看不見找不到的,在失落的鏡子裡都可以尋得,竟像真的一樣。旅行是魔鏡,我們都這麼希望著。
甚至已經離世的奶奶都想旅行,我夢見過兩次。
奶奶在小島上,很清閒的想要打電話,猜測是要撥給我的,可手機太小老人家不會用,就這麼折騰著。島上的風很緩慢,撥手機的動作也不快,一直無法撥成,老人的手指這麼纖細那麼靈活卻不會撥電話,我在夢的這頭看著她乾著急,沒法可想。她要告訴我她很好,夢裡她沒說卻傳達出如此訊息,我朦朧知道她的意思。她要說,她上路了,就在旅程上。旅行有點趣味,她真的很好別擔心。
於是我偶而會忘記她已離世。也許是因為她總沒有打電話來告訴我,她已經離開。
另一天早晨醒來,沒有夢見老人,卻有一個清楚的念頭進入腦袋:「該去走一趟奶奶逃難時走過的路」。念頭很清晰,就是以一句話的形式出現在早晨的夢霧中。前人已上路,我也該上路,無論那路途是什麼,就去走老人走過的路吧。
過世數月的奶奶只留下了一本薄薄的口述歷史,我卻從來沒仔細讀過。爬出被窩,我開始想該怎麼做。早春還很冷,需要出走的熱度卻在心裡像夏天的太陽開始發熱。也許在途中,會遇見小島上的奶奶,路途上的奶奶,或者是夢中的奶奶,把夢外的自己放進夢裡走一回。
想要離開這裡,去遠方,沒那麼多理由。說穿了眼前就是日子復日子,你得去走一趟。去找答案,去問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或者,其實是去找到正確的提問,叩問自己心中真正的思念。
只有一張地圖和一本口述歷史,就要上路了嗎?那到底是什麼樣的一段路程?你期待旅行能帶來什麼嗎?而到底,為甚麼要在七十年後重新去走這趟路呢?難道你以為七十年還會留下什麼痕跡嗎?上海那面照映過老人青春歲月的哈哈鏡,如今早已不在,你當真以為可以在站到涵納流轉歷史的鏡子前(歪曲的),再看見些什麼呢?
但我找不到理由退卻,因為我曾經犯下了一個錯誤。這個錯誤講出來也沒人在意,不講更沒人知道。
許多年前異想天開地對家人宣告我要拍攝紀錄奶奶的故事。這個計畫一直斷斷續續的進行,因為當時的我對於影片製作什麼也不懂,只有胡亂的熱情和衝勁。即使買了攝影機,也紀錄了不少片段,卻總摸不清頭緒如何剪輯。再過了幾年,拍片的朋友說了:「你現在沒事,乾脆來跟我學剪接吧。」算好了荷包儲蓄能承受的時間,像旅行一般上路了。每日像上工一樣去朋友的工作室剪著自己的小短片,如此開啟了拍片人生,轉進了影片製作的行業。當初想做的奶奶紀錄片卻因此也暫時擱下了。
終於著手開始剪輯奶奶的影片,是為了告別式而剪。奶奶在我最忙碌的時節,在睡夢中過世了。暫時擱下的,最後才知道那暫時擱下其實是永遠。她過世一週內,我匆匆讀過先前爸為奶奶做的口述歷史,把奶奶將近九十年的生命擠進十五分鐘的影片中。
影像成了魔法,在密集的剪接期中我盯著螢幕召喚奶奶的神魂。影片的播放是降靈會。一切的靈又因我們觀看而瞬間再現。
影片中一張奶奶逃難的路線示意圖,我特地做運鏡示意逃難方向。就在這張圖上,原本該是順時鐘方向的路線,硬生生被我拐成了逆時鐘。我把這旅途方向由上海一路往西,直達了四川。我讓奶奶走了錯的方向。原來奶奶說了上百次的逃難故事我始終充耳未聞,現在才發現那些故事我知道的那麼少,少到有一天你毫無防備的被自己的無知打了一巴掌。這一巴掌,杳然無形,卻沉沉落在心底。
歷史會讓人記著,人類拖著影子往前走,踩在腳下的都是歷史。但更多時候歷史不存在。
奶奶的故事不再出現我的生活中,一切像是大雨過後太陽揚起,地上又是一片爽朗,毫無雨跡。沒人再問起那逃難之路到底怎麼回事?
窩在早春的被窩裡就著檯燈看著奶奶的逃難路線地圖,手指過每一個老人青春時走過的城市。我可以如此用手指劃過千百回,猜測家中餐桌的某道菜很可能是她戰時流離之際學會的手藝,但我永遠不會知道她走過的路是什麼樣貌,我們吃的菜到底是哪一個地方的菜。除非我重新用腳走過,每一個她到過的城市,穿越每一個她走過的邊境,找到屬於她的味道,並且把味道留下來。於是找出了一張新的地圖,拿出紅筆開始圈出地名。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我想像點一根火柴可以見到逝去的奶奶,邁出的每一腳步,就是一根火柴,那閃爍短暫的光芒,或可讓兩界重逢,讓微弱的庶民歷史激起些許火花。
三個月最後走到上海,才知道大世界的哈哈鏡沒了,上海新認識的友人跟我說,蘋果電腦裡攝影自拍軟體有種效果就是哈哈鏡,打開電腦就有了,你特地繞了那麼大一圈來找?我對他笑了。他打開他的蘋果電腦,幾個人對著視訊攝影機擠眉弄眼,還是彩色的呢,電腦把我們變成了哈哈鏡中的可笑模樣。就這樣,在上海的黃埔江邊小宅裡,我照到了哈哈鏡。
但終究旅途並不是為了尋得那面鏡子,旅人慢慢懂得了,走在旅途中你就已經入夢了,成為鏡子裡的影子,成為古老故事的一部分,你是故事的延續。生死不是兩界,而是一條線。旅途的最終換來的是哈哈一笑。然後你會明白這不是為了思念,而是告別。在夢中在鏡子中重新認識老人以及那整個屬於她的時代,好好地記住,然後說再見。
後記
書的開頭提到,本來想為奶奶拍攝紀錄片,因為沒有做到才想透過旅行知道更多,用文字紀錄下來。其實,在紀錄片想法還沒展開之前,我還有另一項小計畫,就是要整理奶奶的食譜故事,想自寫自拍自畫自編自印,想像中是本小小的書,就是一篇篇食譜和我們自己拍的照片。這個計畫在網路出現之後,化成在自己部落格開一個分類放置這些食譜故事文章,便宜了事。那本食譜故事書就自我交差了。
等到這本書與編輯談定了,一直想的是把食譜故事依著記憶的地理地圖夾在旅途之中,我早就忘記當初想手作的那本簡單的只有食譜和圖片的小書。直到截稿那一天,姑姑和表姐說,那天是奶奶農曆生日,我無奈地說但我沒空上山給她上香,只好在家裡趕稿紀念她。下午,接到編輯來電,說他與美編感覺可以把文字與圖片拆成兩本製作,文字收了所有旅行文章,圖片那本則加上食譜故事編成彩色一本。當下我很喜歡編輯的決定。
第二天醒來,我更發現按照編輯的作法,如此我們就有了一本當初我想做卻沒有做的一冊食譜故事書。十年前想像的那本食譜故事小冊子,在我早已忘記當初的小計畫許久以後。
很多事情最後都會回到初始的原點,一個心意剛剛萌芽的樣貌,再繞回你眼前,讓人照見自己。經過將近十年延宕,那個想像竟然變成實際的面貌出現,此時已過萬重山,能夠帶著一切變化回到原本的心,是一種福氣。
這也是給奶奶的生日禮物,十年前的小心意演變至今,變成眾人的努力,化解了我的惰性,終於成冊。在能開電腦書寫之前,已經打過多場自我內心戰,既害怕直接面對逝去的生命又不願放過自己。在這段面對生死課題的時間裡,大安社大的老子課同學們以及夏惠汶博士(我們都稱夏杯杯)的陪伴,是很大的支持。花蓮的蘋蘋阿姨一家願意不時收留我,知道有時朋友不需要說話,只需要一起吃吃飯,聽聽太平洋的聲音。有陪伴老人經驗的寶鍊跟我分享心情,我們各自懷念與老人家相處的時光。然後在自立互助會晏珊、文綺、冠宇的督促下,才產出了首批稿件。
書有大半是在奶奶原來的臥室寫就,她也在這房離世。奶奶走了之後大床撤走後,搬進了大書桌,變成我的工作房,工作書寫都在這裡。一開始她經常入夢,隨著時間過去越寫越多,我獨自寫到哭寫到笑,她入夢的機率變少了,我明白時間到了,透過旅行與書寫漸漸長大,有了新的方法記憶過去,奶奶也放心走了。
思考書名的時候,與家人編輯討論良久,沒有定論。終於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奶奶的名字「留雲」多麼美,多有情。雖然雲無法留住,味道總可以吧,我的旅行也正是想要尋找並留下味道的一趟旅行,取其「留」意,就有了「留味行」三個字。不僅留住味道,也用書名記憶奶奶的名字。
大家都問,出去前後變了嗎?旅行的人彼此詢問,留在原處的人也問。回到生活,一切都變了又一切都沒變。在離去與返回的這段缺口改變的人事物,並沒有因為你不在而強度削減。而獨自行走時的歷程,對別人來說也都是缺口。「你到底看見了什麼?感受了什麼?改變了什麼?最喜歡哪裡?你還是不是原來的你?」
我很難回答這些問題。
旅行或寫作,都只是為了拖時間。拖慢人會淡忘的慣性,想讓自己多知道一些關於祖輩的過往,能夠記憶深一點長一點。旅行過程在東張西望,希望吸飽了故事帶回家蒸餾出幾滴陳釀;寫作的過程中,也是東張西望,只要看到一丁點相關的書籍、故事、照片,都興奮的不得了。但這些,也只能讓我稍微接近老人家老故事。人能夠與更大的歷史譜系連結,意識到在時間空間中自己渺小的位置,再回到現實生活小世界裡,人還是會有些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接受了死亡也是自然。在旅途中的放空之後,終於心裡空出空間,能有餘裕地看待這些原本自然的事情。
奶奶過世當天早上email告訴一位老友蕭大哥。蕭是位編劇,當時已經搬回台東種菜,像大哥又像叔叔,是一位重要的朋友。他不多久回覆一封不算短的信,其中幾句當下安定了我:
「然最要緊的還是你
聽聞間似你與她最密切
那就是你送她囉。
關於我想說的生命
是因為有種切膚之痛
那人不是因為死而消失
而是我們看不見」
是的,是我們看不見。但死亡並不是消失,在之後的三四年內,我深切的體會。所有片片段段,路上的、過往的、新的老的記憶,都重組交織被書寫成新的故事。這樣,我們就可以重新看見了吧。
信裡蕭大哥還有一句,我從此記在心裡,也是帶在路上不忘的話:
「彼此都在流浪。
親之再親,都只擦肩而過。」
在更大的時間裡,一輩子的相處也只是擦肩。我們先來後到,都是旅人。而我的旅行與書寫,無非就是想延長這擦肩的細節與感受。如果幸運,有人讀了有些感受,也回去珍惜自身的擦肩緣份。而最幸運的是我,我因此有了專心書寫專心做菜的一段時光。
老人家煨著小火的爐子,終於熄了。
該我點上爐子,繼續煨一鍋暖暖的好湯。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483643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04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大概十歲左右,我們家社區正前方還有一條小溪。那是基隆河上游的小支流,在還沒截彎取直的年代,溪的兩側有樹叢、有竹林,還有夏天喜歡有水的野薑花。一個秋天的午後我記得,奶奶與我祖孫倆晃悠晃悠到了小溪旁閒看。
「野薑花!」
祖孫倆都樂了。可這欉野薑花在與路面落差幾公尺的小溪床對岸,得要下切溪床才能摘。
接下來這一段,孫女一直記得:七十多歲的奶奶跟小女孩說,你在這等著。她捲起褲管,窣窣地往溪床下鑽,撥過雜草抓著旁邊的樹幹,來到了水邊,可能還涉過了淺淺溪水。再過一會兒,老太太又回到了孫女面前,手上已經有著一把清香的野薑花。
過了幾年,蜿蜒的河道動了工程成了水泥控住的大水溝,野薑花自然沒了,老人逐漸變老,女孩長大,不再去河邊看花,大部分時候都並排坐著一起看電視。
我一直想說說這個花香的片段,卻無從說起。這個沒頭沒尾的記憶似真似幻,到底是哪一年?是小女孩要求摘花,還是奶奶自己興起,都已經無從證實。而這是我能記得奶奶最「年輕」的樣貌,再早的記不住了。
我想記住的大概都是這樣的小事。
某個冬天傍晚回家偷吃電鍋裡新煮上的紅燒肉卻被抓包,夏天窩在開了冷氣的奶奶房吃白木耳蓮子湯,聞著床頭櫃奶奶用醮了水的衛生紙包著玉蘭花香,乖乖張著手臂當老人家的毛線架,讓奶奶把舊毛衣的毛線拆了,一圈圈繞在手上。或是,學著用手帕摺出雞蛋、香蕉等各種玩意兒,都是在柔軟的大床上玩著。
童年的色澤,是努力去追想就會閃逝的顏色。你無法指認,只能任由小事在腦中漂浮,難以捉摸。
等我學會了剪接,發現記憶是能夠捉摸的,在剪接軟體裡,聲音影像文字都可以重新鋪排。如果巧妙,記憶會閃爍發光,與心中的頻率共鳴貼近,人們的感情獲得一點點釋放。遺憾可以少一點點。
漸漸了解我的拍片工作是把時間空間打掉重來。拍攝的時候在擷取時光,我們進入別人的生活,錄下片片段段;到了剪接,我們擺弄素材,穿梭在不被限制的時空之間,用剪接軟體創造出新的心理狀態。但從來也沒想過,一位親人的死亡也是一長串繁複的剪接過程,你決心把所有的記憶畫面與聲音灌進自己的腦中,蒐集了家人們各自記得的片段,組織起來,重新剪出一個能夠更理解逝去親人生命的版本。
UUTT77EEEE5515TYDWS |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baby/254jegg.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53229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苗栗溫布利橡木舞蹈教室地板苗栗石塊造型UV防刮地板苗栗乾濕分離環保地板
新竹實木海島地板一坪多少 苗栗線板餐廳地板 台中水御系列餐廳地板竹南地板掉漆處理 台中鐵灰綠建材地板 台中自然防塵地板銅鑼鄉衛浴修理、磁磚整修 苗栗韓國卡扣式耐刮地板 桃園韓國卡扣LVT實木地板頭份舊地板拆除 桃園進口PVC地板 台中鄉村風SPC地板新竹舖木地板要用白膠嗎 台中哥倫比亞原橡乾濕分離浴室地板 苗栗韓國卡扣式防塵地板